研究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篩檢結果(n = 277)(只包括沒有童年身體虐待、性侵害和身體忽略的受訪者) 曾遭遇童年情感傷害者(n = 73) 沒遭遇童年情感傷害者(n = 204) 曾遭遇童年情感忽略者(n = 88) 沒遭遇童年情感忽略者(n = 189) 抑鬱 47.9% 29.9% 56.8% 24.3% 焦慮 63.0% 42.2% 70.5% 37.0% 創傷後壓力反應 43.8% 25.5% 47.7% 22.2% 邊緣人格障礙 31.5% 15.7% 35.2% 12.7% 誠然,這只是一個相關性研究,未能直接揭示因果關係,大家參考時需要注意一下。
我們反而要多與孩子溝通,常常問他為什麼。這些名校想要湊合的,是一群能夠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激勵、融合出各種新想法的同儕。

每個學校都會需要一些學霸,也會需要一些詩人。你的成長過程,如何蘊釀出你的品格?是否某種過去的經歷,導致你現在的熱衷?你怎麼樣讓自己的特殊點能夠被理解,被賦予故事性,建立深刻的印象,會是申請書作文很重要的特點。對每個名校的入學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調配出一個符合校風、發展願景和文化的組合。前天,我參加了一場座談會,是由一個升學顧問公司所主辦的。不要逼孩子做一些他根本不感興趣的事情,只是為了在履歷上看起來比較厲害。
」 看見台下緩緩地點頭,我準備說出我覺得家長最難以接受的事實: 「就這麼看來,申請常春藤大學,還是要靠一點運氣。但去他們的校園走一圈,差不多就可以感受出學生的樣貌了。這是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第六十二次會議的會議記錄。
」蘇聯人「作為各種專業的顧問積極參加黃埔軍校的建校工作,向軍校的教官和學員,傳授在蘇俄革命年代和國內戰爭年代積累的軍事和政治工作經驗。作出「建議」的人,是逐漸執掌大權的中央委員會書記約瑟夫・史達林,不會有人反對這個意見——因此,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是「決議」。出於自身國家利益考量,莫斯科不惜製造中國的動蕩來加劇和激化日美在中國的矛盾,以牽制日美在遠東的力量,進而保障蘇聯東部邊境的安全。所有軍官學校籌備處,已交廖仲愷先生代為交卸,尚乞派人接辦,以免延誤,耑此敬辭,並請公安。
而在給廣州方面的資源中,新建立的黃埔軍校所得最多。針對黃埔軍校經費和武器極度短缺的狀況,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與蘇共派駐廣州政府代表鮑羅廷同時發電莫斯科,要求給予大力支持。

對於孫文來說,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其一生事業的重大分水嶺。——斯莫連采夫就給予國民軍和廣州物資援助計劃的說明(一九二五年十月七日,莫斯科,絕密) 黃埔軍校是蘇聯出人、出錢、出槍建立起來的 就加拉罕同志據廣州形勢提出的要求一事,我建議: 第一,必須在廣州建立可靠的新軍。第四,所送物資和款項作為中國政府貸款蘇聯解體之後,原蘇共中央祕密檔案劃歸俄羅斯現代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並於近年獲得解密。
指定溫什利赫特同志為伏龍芝同志的副手。由此,黃埔軍校擺脫了「五百名學生三十支槍」的窘境。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孫文乘國民黨改組的機會,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提出並討論了組建國民黨志願師和創立軍事學校等問題。其中,最關鍵部分是政治局的指令性決議即所謂「特藏卷」,包括長期不為人所知的史達林的指令。
由此,蘇聯和中共將孫文置於其控制之下。運送人員和裝備可使用「沃羅夫斯基號」交通船。

儘管蔣介石突然掛冠而去,軍校仍如期開張。第三,為此,撥發兩萬支步槍和一百挺配備子彈的機槍,一定數量的擲彈和手榴彈。
莫斯科的中央政治局根據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伏龍芝的建議,將俄國教官團增加到兩百人,還追加了五十萬盧布經費。第二,責成伏龍芝同志和索科利尼科夫同志最後決定補充款項(約五十萬盧布),以撥出建軍所需資金。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長官以至於全體學生,無不興高采烈,聽聞船上載有八千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槍,每槍有五百發子彈,無不歡天喜地。卻又盡可能利用其他反對北京政府的政治勢力,甚至設法組織一個親蘇政府取而代之。而出於共產主義的烏托邦理想,也就是左派作家高爾基所說的「讓革命的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些」,又不惜以巨資扶持仿效蘇俄模式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所有軍官學校籌備處,已交廖仲愷先生代為交卸,尚乞派人接辦,以免延誤,耑此敬辭,並請公安。
……我們不能不感謝我們革命的朋友蘇聯。蘇聯借出的債,是高利息,以後要中國加倍償還。
至於廣州,計劃提出黃埔必須建立新軍,使其軍隊達到兩萬五千人,並擴充空軍和技術兵器。創辦黃埔軍校,是孫文與史達林的最佳「合作項目」。
針對黃埔軍校經費和武器極度短缺的狀況,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與蘇共派駐廣州政府代表鮑羅廷同時發電莫斯科,要求給予大力支持。兩天以後,孫文作出批示:「務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在窮苦中奮鬥,故不准辭職。
比如,在駐華顧問方面,必須挑選紅軍中的精兵強將:「第一,選派五十名工作積極的軍事人員組成顧問團來廣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王柏齡不知是真傻,還是裝傻。而在給廣州方面的資源中,新建立的黃埔軍校所得最多。——斯莫連采夫就給予國民軍和廣州物資援助計劃的說明(一九二五年十月七日,莫斯科,絕密) 黃埔軍校是蘇聯出人、出錢、出槍建立起來的 就加拉罕同志據廣州形勢提出的要求一事,我建議: 第一,必須在廣州建立可靠的新軍。
十月,蘇聯艦船從海參崴運來第一批武器,包括步槍八千支、子彈兩百萬發。軍校選址在沿珠江而下距廣州十英里的、面積為八平方英里的黃埔長洲島。
第五,人員和裝備的運送,應極為保密。作出「建議」的人,是逐漸執掌大權的中央委員會書記約瑟夫・史達林,不會有人反對這個意見——因此,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是「決議」。
不過,此時的孫文和國民黨,得到蘇聯的援助,宛如久旱逢甘霖,即便是飲鴆止渴也在所不惜了。孫文強調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按照蘇聯式樣建立一支軍隊,準備好北伐的根據地。
這是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第六十二次會議的會議記錄。蔣介石的副手、軍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在《黃埔創始之回憶》中寫道: 一天下午,總理傳來電諭,說蘇俄派來一艘載滿槍械的船,就快到了,叫我們預備收。鮑羅廷親自向學員們講授「國際政治及中國革命根本問題」,學員們詳加記錄,其講義被油印成小冊子,廣泛傳播。對於孫文來說,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其一生事業的重大分水嶺。
蔣中正敬上 二月二十一日 這是蔣介石給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辭職信。建議撥給黃埔一萬五千支步槍,一百挺機槍,兩千萬發子彈,二十四門火炮連同炮彈,五十門迫擊炮連同炮彈,以及十五架飛機。
第四,所送物資和款項作為中國政府貸款。出於自身國家利益考量,莫斯科不惜製造中國的動蕩來加劇和激化日美在中國的矛盾,以牽制日美在遠東的力量,進而保障蘇聯東部邊境的安全。
有人、有錢、有武器之後,黃埔軍校教導團很快就擴展成兩個師。當時,孫文僅僅控制廣東不足三分之一的區域,還要與非嫡系的驕兵悍將周旋,他缺乏資金、武器和人力創建一所現代化的軍校,只能求助於新主子蘇俄。